犀牛皮怎麼選? 品牌篇
犀牛皮怎麼選?價差怎麼這麼大?品牌篇
說到貼膜各種包膜店家與膜料品牌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;
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選擇加上懸殊的價格,時常造成車主們決策時的困擾。
有人說品牌大才好、有人說貼大牌浪費錢
有人說厚度厚保護力強、有人說太厚容易翹邊
有些品牌標榜超強潑水、又聽說潑水塗層不勤洗車容易流水斑
而大家最在意的價錢 更是天差地遠。
我們都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塊-膜料與施工 今天我們就先從膜料開始,告訴大家該如何挑選
膜料品牌

品牌我們可以粗略的分為:
一線品牌及二線品牌看似差不多的的膜料價格從6萬到15萬都有
看到這,相信聰明的同學已經要舉手提問了,
兩者差價近一倍,是一線品牌賺太多還是二線品牌都是大陸爛貨?其實都不是
一線品牌
3M/Xpel/Suntek等等品牌 中型房車整車價格通常會落在 12至16萬不等
犀牛皮其實就是由 基材 TPU (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氨酯) 與 背膠(PSA壓敏膠) 經過加工結合而成的一種保護膜,俗稱Paint Protective Film - PPF
眾所週知,塑膠加工產業一項非常重污染的加工製成,市面上常見的一線品牌大多來自歐美,歐美企業本就高昂的營運成本,在加上嚴格的環保法規墊高的製造成本,及為維持一線大牌形象所投入的行銷廣告成本,末端售價自然是水漲船高。
中型房車整車價格通常會落在 12至16萬不等
二線品牌
上述品牌之外 中型房車整車價格通常會落在 6至10萬不等
俗話說 「殺頭生意有人做,賠錢生意沒人做」,看到一線品牌能用品牌光環賺取紅利的同時,自然為會有其他廠家看到商機;
在少了一線大牌的品牌光環同時,也沒了包袱與限制,能另闢蹊徑以較低生產及行銷成本,來降低末端售價,以超高性價比的賣點來與一線品牌競爭。
尤其是對岸,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及便宜的製造成本支撐下,近幾年更是崛起許多優質的品牌,甚至有往國際市場擴展的趨勢,為了應對市場的競爭加劇,許多一線品牌也紛紛轉往中國及東南亞設廠來降低成本。
FAQ
Q:大陸膜可以用嗎? A:能省下可觀的預算,但需要細心挑選
在犀牛皮的市場Made in china ,不再是刻板映像中的粗製濫造,以量制價是更古不變的硬道理,而中國恰巧又是世界最大的犀牛皮市場,自然會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出現;因此在聽到大陸膜料時大可以放心,重點還是在挑選適合的規格與優良的施工店家
Q:大牌子值得花錢嗎?A:有預算不想疲勞,花錢買保障及方便。
一線品牌膜料絕對是有他貴的道理,但動輒近一倍或更甚的價差,挑選優質的二線品牌對車主來說確實也是一項誘人的選擇,與其迷信品牌,挑選適合的膜料規格與優質的施工店家更是重要。
看完品牌差異,下個段落我們就來看膜料的各項數據規格差在哪
膜料數據規格
膜料數據規格最重要的兩項就是塗層與厚度:
厚度:6.5mil(密爾)~8mil(密爾) 都是市面上常見的規格
塗層:潑水 及 疏水 塗層通常會歸為這兩個類別
提到厚度相信大家都會覺得越厚保護力會越強,當然是越厚越好啊,潑水效果當然越強越好啊,但真的是這樣嗎?
厚度怎麼挑?
在討論厚度的問題前,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單位換算,讓大家可以更直觀的理解厚度的差異
犀牛皮常用的厚度單位為 mil 密爾,換算成我們常用的 mm毫米 1 mil = 0.0254 mm
也就是說最薄與最厚6.5mil(密爾)與8mil(密爾)也僅僅相差不到0.05mm。
這樣的厚度差距在跳石、樹枝或其他細微刮蹭的保護力上其實不會有過多的差別。
厚度所帶來最主要得差別在於施工難度及漆面增亮效果。
較厚的膜料在收邊拉伸時因為整體硬度變高韌性較低,會更考驗店家技術,日後翹邊的可能性也較高;
但較厚的膜料也會因光線折射的原因,讓車漆在視覺上看起來更亮,甚至能夠遮蓋掉大部分漆面原有的瑕疵(太陽紋、橘皮等等)。
因此對於一般車主來說,我們基本上會建議選用7~7.5 mil(密爾)的膜料,這樣在各方面都算是十分均衡的一個選擇。
塗層怎麼選?

選擇塗層前,我們就必須先瞭解 - 水斑是怎麼形成的?
水斑是一種礦物質沈積,雨水中的礦物質隨著雨滴落下,在車漆最上層清漆層(也就是俗稱的金油)上面停留,隨著引擎蓋的熱度、日照而乾掉,沿著水珠一圈形成白色的、不規則的圓形或者點狀殘留,輕微的洗車就可以除掉,嚴重一點的必須跑黏土或者拋光處理,太嚴重的水斑,甚至要拿水砂紙甚至重新烤漆。因為礦物質沈積會隨著時間不斷向下蔓延,累積太久的結果就是水斑咬入過深,基本上除了把金油拋掉一大層,否則很難處理。

潑水塗層是透過會讓碰到車身的液體快速變成一顆顆水珠,在行駛途中很容易就能被吹飛,或用不簡單擦就能達到全乾的效果,來讓車主日後洗車打理起來更方便,車子即便是淋過雨看起來也不會出現整台濕漉漉的狀態
而疏水塗層碰到液體時則是呈現與原車漆較相似效果,
水滴匯集成水流覆蓋整個區塊,但比起原漆在排水的表現還是會略微加分
我們其實更建議車主依照用車習慣來選擇,並沒有絕對的好壞
潑水塗層飽滿的水珠看起來舒服、洗車方便但若是淋雨後沒有馬上洗車就很容易出現水斑,
長期下來更是可能會到無法清除的程度
疏水塗層淋濕後雖然不像,潑水塗層一樣俐落,但因為液體會平均分佈在車身並自然排除,
不會聚集成水珠,即便下雨隔夜風乾,也不用擔心有雨斑的形成。
FAQ
Q:厚度怎麼挑?A:建議選用7~7.5 mil(密爾)的膜料
對於一般車主來說,我們基本上會建議選用7~7.5 mil(密爾)的膜料,在能為漆面提供足夠的保護及增亮效果的前提下,也不比擔心日後出現邊角處翹的問題。
Q:塗層怎麼選?A:建議選擇疏水塗層,比較不會有水斑
考慮到台灣這種多雨有高溫的天氣環境下,除非下雨不開,或一淋到雨就馬上洗車的車主
其實我們會更推薦大家選擇疏水塗層,會更加適合,畢竟大家會選擇包膜,除了希望為愛車多一層保護,更是想讓日後清潔維護更加輕鬆,那選擇疏水塗層絕對可以滿足你的期待。